黎平县情简介
一、行政区划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是珠三角地区进入贵州的第一站、第一景、第一城。全县国土面积4444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03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30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万,其中侗族人口占71%,是全国侗族人口第一,全省国土面积第二、全州人口最多的县。
二、多彩文化
(一)历史文化
黎平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宋设“上黎平长官司”,黎平从此得名。明洪武建“五开卫”,明永乐建“黎平府”,民国二年废府设黎平县,是一座拥有“建府”600年历史的府衙之地,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黎平古城翘街较为完整地保持了明清时期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被誉为明清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二)红色文化
黎平是“曙光之城”,红色历史文化灿烂。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黎平是中国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发轫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三)民族文化
黎平是“侗乡之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地处侗疆腹地,侗族人口最多,文化传承最浓,侗族“三宝”-鼓楼、花桥、侗族大歌闻名遐迩,是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发祥地,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县有90个中国传统村落,是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其中肇兴侗寨誉为“侗乡第一寨”;从肇兴到坝寨的“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路更是侗寨棋布,大歌声声,是侗族文化传承广、保护好、最集中的传统社区。
(四)生态文化
黎平是“生态之园”,生态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0000--80000个。这里有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有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县,这里还有埋藏于地下约3500年的杉木阴沉木和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
三、交通区位
黎平处于“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和“黔中三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厦蓉高速、黎洛高速、三黎高速、黎平机场和贵广高铁构成黎平立体交通网络,可多方位连接湘、桂、粤及东部地区。
黎平机场目前已开通黎平至贵阳、广州、上海、长沙、重庆航班,即将开通至北京、深圳、成都等十多个主要城市航线,经转机4小时可到达国内各主要城市。乘高铁至贵阳约1.5小时,至广州约3小时。厦蓉高速贵州段、黎洛高速(连接厦蓉高速)、三黎高速(连接沪瑞高速)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贯东西穿南北,至贵阳仅3小时车程。
四、资源环境
黎平属中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700米(最高1589米,最低137米,也是全省最低海拔,位于我县地坪乡井郎村河口),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311㎜,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年平均日照1317.9小时。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县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四季分明,是人与自然和谐之地。
黎平有较大河流6条,河流总长3480公里,占地43平方公里,且绝大多数河流水质达到一、二类水质标准。溶洞数量众多,溶洞群就有3处。
黎平有林业用地518万亩,有林地463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2300万立方米,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2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绿色林产品和动植物基因丰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现有种植茶园30万亩,油茶30万亩,中药材10万亩,是中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
黎平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现有耕地面积43810.44公顷,草场面积164.69万亩。
五、经济开发区建设
贵州黎平经济开发区系由黎平工业园区升格而成,于2012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核心区面积4.5平方公里。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和示范效应,决定由开发区易位建设发展产城景互动区11.17平方公里(含城北片区、十万坪片区、空港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切实把黎平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载体、项目突破的阵地、后发赶超的平台。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黎平县“一城两带多组团”总体规划,开发区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黎平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与大健康产业新城建设相配套、产业发展与功能分区相协调,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发展定位,调整产业布局,细化分区功能,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一区”即为黎平经济开发区;“三园”即为中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城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高屯空港经济产业园区。
中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等大健康项目等为主导,着力打造现代绿色农业食品基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茯苓加工集散地、中潮特色中心小城镇休闲体验基地,全面提高有机绿色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高端市场的定制有机农产品,建成一个标准化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加快带动将黎平有机农业培育成为百亿级支柱产业。
城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以彰显侗族文化及展现民族特色产品为主导,着力打造黎平特色民族文化体验区。以催生新业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升承载力,提高附加值,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局性、全域性、全民性的支柱产业,着力推动文化旅游、特色健康餐饮业突破发展,形成黔东南地区、黔湘桂交界地区区域经济增长极,着力打造“精神高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后发赶超。
高屯空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依托生态环境打造大健康产业园,依托交通区位打造空港现代物流园,依托本地特色农林资源打造特色轻工园,推进各主导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围绕“侗都黎平•颐养胜地”目标,打造集生态旅游、康体养生、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特色轻工、雁归兴黎创业项目以及其它服务业为一体的产城景互动大健康产业新城。
黎平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引资
招商项目行业类别:基础设施类
招商项目行业类别:城市建设
招商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招商项目合作方式:PPP模式、融建或者其他合作方式
招商项目现状:
1.招商项目建设条件:一是区位优势凸显。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东连湖南靖州、通道两县,南接广西三江县,西南、西北与本省的从江、榕江、剑河及锦屏四县相连,交通优势明显;房地产市场需求量大。二是交通便捷。厦蓉高速、黎洛高速、三黎高速、黎平机场和贵广高铁、规划中的兴义经黎平至永州货运铁路构成黎平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汽车交易市场引进各类汽车及各种零配件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三是黎平县国土面积
2.产业条件:①目前黎平自来水公司只有一家,垃圾填埋场一个,县城污水处理厂两个,随着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激增,现有基础设施条件愈加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急需在市政交通、管网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引入实力企业。②有详细《黎平县城市发展规划》,且建设多年,具备一定的市政基础。③随着异地扶贫搬迁的深入实施、黎平经济开发区产城景易位建设的逐步建设,需要更多更优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招商项目市场前景预测:①黎平县人口约58万人,城镇人口约22万人,平均每年污水总量为1110万吨;垃圾产生量为14.5万吨;②国家在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上,有专项补助资金,可用于支持项目建设;③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国家投向项目,在融资贷款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4.项目招商选址及规模:项目选址于黎平县城,项目总投资约23.3亿元。
项目招商建设内容:1.道路建设工程。包括县城及空港新区路网建设,投资约17亿元。2、供排水工程。县城城南、城北供水,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等,投资约3.9亿元。3、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投资约2.4亿元。
项目招商机构:黎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项目业主单位联系人:杨仪华
招商项目电话:1383806***
招商项目电话:0855-621***
项目服务机构:黎平县投资促进局
项目服务单位联系人:吴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