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天柱县中药材产业项目招商引资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天柱县中药材产业项目 (二)建设地点:天柱县各乡镇(街道),加工基地在县工业园区。(三)项目定位:项目规划用地约3万亩,加工基地约500亩。主要依托天柱县优越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大扶贫攻坚战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以黄精、白芨、钩藤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壮大我县中药材产业,建成贵州侗乡大健康医药产业园辐射地区较大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年产中药材原料2.4万吨。建设中药材产品研发和加工基地,年产能约3万吨。(四)投资效益:项目总投资36300万元(以种植黄精为测算标准),项目达产按照当前市场行情(1.21万元/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48000万元,实现利润11700万元。投资利润率约31%,投资回收期4年。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传统野生中药材采收业是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野生中药材因采挖量过大,造成资源面临枯竭,及时实施该项目,有利于对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同时本项目建设对于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加速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县中药生产向优质、绿色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资源优越黔东南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000万余吨,品种2000余种,占全省的60%以上,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黔东南占有328种,堪称中药材宝库。天柱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逐渐倾斜的过渡地段,系苗岭山脉延伸的余脉,为第三阶梯浸蚀海相沉积地貌,属江南地轴。境内地形起伏,山峦重叠,最低海拔216米,最高海拔1119.3米,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组成。全县总面积为220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5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1.16%。年均气温16.1℃,年均日照时数1157小时,无霜期283天,年均降雨量1280毫米,相对湿度8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土壤主要以砂页岩、变质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红壤和黄红壤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69%,红壤占28%,红黄壤占4%。自然土有机值含量3.25%~6.94%,多呈微酸性,PH植在4.7~6.8之间。物理、化学性质良好;水源丰富,上述条件构成了多种中药材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二)政府重视国家、省、州、县党政及业务部门,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天柱县已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县领导多次在全县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三)产业基础雄厚天柱县野生动植物中药材品种有1000多种,既有重楼、灵芝等名贵中药材,又有紫苏、通草、虎杖、天麻、钩藤、大血藤、石韦、金银花、红花、菊花等大众药材。2017年全县种植钩藤、红豆杉、罗汉果、白芨、大血藤、桑葚、黄精、青钱柳、太子参、重楼等近10000亩,经济效益可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县林业局2018年计划建设“天柱县中药材试验、示范、培训、繁种基地”,从全国各地引进中药材品种,筛选出适应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将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交通区位优越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三黎高速公路打通了天柱连接各方的快捷通道,已纳入省州规划的天柱至铜仁大龙、天柱至湖南会同高速公路、玉屏经天柱至从江城际铁路,使天柱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天柱将成为沪昆、包茂、厦蓉三条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和黔东湘西桂北的“结合部”及“桥头堡”。规划建设的天柱支线机场,使大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东出两湖、南下两广、西进成渝的行车时间在4小时内,有利于产品输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市场。(五)劳动力资源丰富天柱劳动力成本低,一般每人每天在100元左右。天柱常年富余劳动力近10万余人,有5000多名的剩余劳动力从事中药材产业。能为企业提供充足劳动力。四、市场前景预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对中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将全面走向世界。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1980年近1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亿元(约合50亿美元),天然植物药品是目前国际市场的热点,年增长率超过10%,到2010年,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贸易将突破2000亿美元,中药市场需求量大。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群体。本项目产品均属于中成药制品中用量较大品种,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近十年来,各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据专家预测,随着中医药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道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上述产品作为用量大且野生药材产量下降的大宗药材品种,其增长幅度将会高于平均水平,只要严格按照GAP标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五、项目建设产品方案 (一)产品方案: 1.白芨 5000亩,主要规划在凤城街道、社学街道、白市镇;2.黄精 5000亩,主要规划在蓝田镇、瓮洞镇;3.钩藤 10000亩,主要规划在社学街道、竹林镇、蓝田镇、高酿镇、石洞镇;4.罗汉果 1000亩,主要规划在蓝田镇、远口镇、白市镇;5.绞股蓝 1000亩,主要规划在邦洞街道、蓝田镇;6.灵芝、天麻、铁皮石斛各500亩,主要规划在坪地镇;7.大血藤 2000亩,主要规划邦洞街道、高酿镇;8.百合、何首乌 各1000亩,主要规划在凤城街道、白市镇、江东镇、竹林镇、地湖乡;9.其他品种如重楼、虎杖、党参、头花蓼等品种 4000亩,主要规划在石洞镇、坌处镇。(二)技术方案 1.搞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遵循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讲究效益的原则,坚持调改结合,稳步推进,依靠科技,确保质量的思路,搞好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在不同海拔地区及土壤上种植不同药材品种,各季节的管理要求等。2.搞好培训,做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各项准备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方式,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做好群众种植中药材技术培训,从国家有关科研院所、专业药材培植场所调进种苗,供应广大农民;做好栽培技术指导,种植中药材有一整套的技术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繁殖、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公司和种植户签订中药材种植管理及回收合同。3.搞好采收及加工动员中药材种植群众适时科学合理采收中药材,使其达到色泽好,有效物质散失少,水分适度,符合商品规格要求,保证药材质量。将成品中药材进行清洗、分类、烘干(或自然干),按标准分级包装,直接销售或加工后销售到药材公司或市场。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建设3万亩中药材(以种植黄精为测算标准)基地,总投资为36300亿元,每亩投资1.21万元,其中土地使用费每亩按1200元计算(四年),共3600万元;劳务费用每亩按5000元(四年)计算,共15000万元;种苗费用每亩按4600元计算,共13800万元;肥料费每亩按1200元计算,共3600万元;其它费用(包括培训费、会议费、专家咨询服务费、农药等)按每亩100元计算,共300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投资商自筹。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种植3万亩中药材(以种植黄精为测算标准),四年后可收获鲜品2.4万吨,每吨售价为2万元(市场价),销售总收入为48000万元。每亩种植成本约1.21万元,总成本约为36300万元,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利润约为11700万元,动态投资利润率约为31%,投资经济效益可观。(二)社会效益 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找准了路子,提供了发展平台;为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三)生态效益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尤其是濒临灭绝的野生中药材得到了保护,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控制。七、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 本项目选用当地优势种源进行规范化种植,只要按要求栽植管理,技术风险很小。(二)市场风险 本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市场风险主要是药材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中药材市场发展过热,导致很多药材企业增产扩量,各种品牌中药材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的激烈竟争局面已经形成。加之少数药商巨资炒货,恶意操纵垄断单个品质市场价格,经常有药价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使小规模药材生产企业不堪重负,有相应市场风险。(三)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主要是关注市场动向,与大型中成药生产厂家或大型药物提取厂家签订保护价定向收购协议,以保障企业和种植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另外与农户在签订收购保护价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波动幅度,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天柱县食用菌产业项目招商引资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天柱县食用菌产业项目 (二)建设地点:天柱县邦洞街道观州大坝 (三)项目定位:项目规划用地200亩。品种以香菇、木耳、茶树菇、羊肚菌等为主,采用大棚标准化示范栽培和分散林下栽培相结合。按照木耳、香菇、茶树菇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依据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749-2012)标准,生产健康、安全、绿色食用菌产品。(四)投资效益: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投资利润率约30%,投资回收期3.5年。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素有“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之称,据营养学家称,经常食用食用菌类食品可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具有降血脂、软化心脑血管的作用。这正符合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消费习惯。据统计,全球食用菌消费量每年正在以8-12%的比例增长,而国内食用菌消费量以18-20%比例增长,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食用菌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合理膳食的最新解释就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的一菇就是指的各类食用菌,以往提到食用菌便会想到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此类传统食用菌普遍被各类消费者所接受,且生产技术成熟,是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二)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及地方的产业政策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关精神,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绿色生态产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食用菌生产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天柱属典型的山区县,资源丰富,场地充裕,利用农业、林业“三剩物”生产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把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贷款贴息、水电路配套、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把菌农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中领出来,涌现了一批致富典型。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确立为“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踏上“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市场活菌”新征程。三、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适宜天柱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年日照时数为1157小时,年平均气温16.1℃,平均年降水量127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适益食用菌的种植。工业“三废”污染较低,具备食用菌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天柱县森林覆盖率61.16%,活立木蓄积250万立方米,资源丰富,林下场地充裕;利用农业、林业“三剩物”生产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天柱食用菌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刚刚起步,但是已逐步形成了香菇、木耳、平菇等多品种相补充,长短周期相结合,多模式周年生产的发展格局,产品常年供应省内外市场,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区位交通优越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三黎高速公路打通了天柱连接各方的快捷通道,已纳入省州规划的天柱至铜仁大龙、天柱至湖南会同高速公路、玉屏经天柱至从江城际铁路,使天柱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天柱将成为沪昆、包茂、厦蓉三条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和黔东湘西桂北的“结合部”及“桥头堡”。规划建设的天柱支线机场,使大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东出两湖、南下两广、西进成渝的行车时间在4小时内。(三)劳动力资源丰富天柱劳动力成本低,一般每人每天在100元左右。天柱常年富余劳动力近10万余人,能为企业提供充足劳动力。(四)政策保障有力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关精神,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绿色生态产业。当前,引进食用菌生产企业,是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点,天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四、市场前景预测 食用菌产业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特别在我省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食用菌快速发展。贵州省2017年食用菌产业有了飞跃,产能增加了124%,位居全国之首。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全国各类食用菌品种多达50多个,国内消费量以18-20%的比例增长,全球食用菌消费量也以8-12%的比例增长。食用菌具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且都是L-型,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因此食用菌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品,在国际市场上销路也十分看好。五、项目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土地流转200亩,流转期限30年,年生产菌棒能力1000万棒。厂房20000平方米,库房4000平方米,锅炉房、宿舍、办公室共20间,灶房、厕所10间,院坪及道路硬化1000平方米,亮化、绿化1200平方米,供水管1000米,排水沟500米,菌棒制作设备2套,菌种灭菌、菌丝培养等设备2套;菌棒栽培示范单体钢架大棚300个,水电配套等。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725万元,流动资金275万元。全部项目建设资金由投资商自筹 (一)菌种自备,菌棒生产投资4395万元。1.土建工程3840万元。其中:厂区占地面积200亩,年每亩土地租用费600元,30年×200亩×600=360万元;建厂房:20000平方米×1400元=2800万元;库房建设:4000平方米×1400元=640万元;锅炉房、宿舍、办公室共20间,砖混结构每间1万元,计20万元;灶房、厕所10间,砖木结构每间0.5万元,计5万元;院坪及道路硬化:1000平方米×100元=10万元;亮化、绿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5万元。2.设备投资500万元。其中:菌棒制作设备购置费250万元;菌种灭菌,菌丝培养等设备购置费200万元;设备运杂费、设备安装调试费50万元。3.职工培训费5万元。培训技工、普工50人,每人培训费1000元 。4.水电配套及设计费、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用等50万元。(二)菌棒栽培示范单体钢架大棚300个,单价11000元,预计330万元 (三)流动资金:275万元 七、风险分析及规避 (一)不可抗力因素风险:受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发展方向调整影响存在风险。(二)技术风险:食用菌病虫害种类繁多,再加上生产中已经日益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病虫害传播一旦大规模发生和传播,损失更加严重。(三)市场风险: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国家政策、行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否把握市场脉搏,抢占市场先机并如期占领市场份额,存在较大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 七、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