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行业类别: 农林牧渔
产业类别:大健康医药产业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合作方式:独资、合作
项目现状:1、建设条件:毕节市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集聚地,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对于发展中药材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大方县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海拔
2、产业条件:毕节市把推进大健康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业需求作为重要战略来抓,重点发展休闲养生、医药制造、医疗服务、保健养老、健康运动、药食材种植产业。已获无公害认证的117个农产品种植规模达18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1万亩;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3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25家、零售企业63家,药品批发企业13家、零售企业1200家。其中,毕节市中药材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旅游、养生、文化等产业链条,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优势突出的“毕节新医药产业圈”正逐步形成。大方药品食品产业园、七星关区现代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赫章县黔西北现代中药产业示范园、贵州乌蒙山生物制药产业园等相继建成,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3、市场前景预测:随着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的转型升级、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的产品转化提升,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劲,大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日趋凸显。目前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潜力持续释放。一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项目选址及规模:中药材种植为大方县全域内,中药材加工及相关服务业态在大方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园区。
项目建设内容:依托大方县中药材种植基础,建设一批天麻、刺梨、苦参、白术、半夏等中药材良种、繁育以及规划化种植示范基地、GAP示范基地;依托大方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发展基础,建设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食品等中药材研发与加工项目;依托中医养生功能,打造中医类健康养生项目以及一系列配套服务,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财务指标分析:总投资:9.89亿元人民币,引资金额:9.89亿元人民币。
优惠政策及扶持条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办函﹝2013﹞35 号、农办计﹝2013﹞68 号、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毕节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
项目服务单位:大方县投资促进局
联系人:肖瑞丽
电 话:1398536***
传 真:0857-522***
邮 箱:dfzsyz[ta]**.com
毕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招商研究方案
目 录
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 1
1.项目地点名称 1
2.项目行业类别 1
3.项目建设性质 1
4.项目建设内容 1
5.项目投资收益 1
6.项目建设期限 2
7.项目投资方式 2
二、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基础 2
1.区位交通 2
2.资源基础 3
2.1生态资源 4
2.2历史文化 5
2.3能源供应 6
3.产业基础 7
3.1中药材种植 7
3.2中药材加工 8
3.3健康养生业 9
3.4园区化建设 9
3.5典型的企业 12
4.配套要素 12
4.1人力资源 12
4.2金融服务 13
4.3创业研发 14
4.4物流服务 14
4.5基础设施 15
三、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景与策划 16
1.产业前景分析 16
1.1我国大健康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6
1.2我国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稳定增长 18
1.3贵州省多方面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 21
1.4毕节市大健康产业成为经济新支撑 24
1.5毕节中药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6
2.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27
2.1国家级政策 28
2.2省市级政策 29
3.产业区域竞争格局 30
3.1我国西南地区大健康产业地位举足轻重 30
3.2贵州“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药业格局 31
3.3毕节市中药材种植基地数占贵州省三成 32
3.4毕节大健康打造“一核多区”的产业布局 33
4.地区投资机会分析及项目策划 34
4.1产业规模 34
4.2产业链分析 35
4.3项目策划 38
4.4发展策略 39
5.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42
5.1项目投资情况 42
5.2社会经济效益 44
四、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招商专案 45
1.招商重点方向 45
2.招商项目列表 45
3.招商重点区域 46
4.招商重点策略 46
5.重点企业推荐 47
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
1.项目地点名称
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药材种植为大方县全域,中药材加工及相关服务业态设在大方县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工业园区。
2.项目行业类别
中药材产业属于大健康产业类别,涉及中药材良种繁育、示范种植、深加工厂、交易市场以及相关衍生产业等业态。
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4.项目建设内容
依托大方县中药材种植基础,建设一批天麻、刺梨、苦参、白术、半夏等中药材良种、繁育以及规划化种植示范基地、GAP示范基地;依托大方县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发展基础,建设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食品等中药材研发与加工项目;依托中医养生功能,打造中医类健康养生项目以及一系列配套服务,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5.项目投资收益
项目总投资98,929万元,包括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交易市场、健康养生等。
6.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
7.项目投资方式
独资、合作。
二、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基础
1.区位交通
区位。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西邻云南,北接四川,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连接西南地区、长三角连接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
交通。毕节市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趋于完善,区域****通枢纽基本形成。杭瑞、厦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贵、隆黄、昭黔、毕水兴等铁路贯穿境内。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13公里。毕节飞雄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城市航线。毕节已逐渐成为西南地区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2小时融入成渝、滇中、黔中经济圈,是珠三角连接西南地区、长三角连接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向东,可通过便捷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快速融入黔中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直至“海上丝绸之路”;向南,可通过多条高速公路和在建、筹建的铁路与六盘水、黔西南连接,携手打造“毕水兴经济带”;向西,可通过杭瑞高速和机场融入“滇中经济圈”、走向东南亚;向北,可通过厦蓉高速公路、毕节至叙永铁路、成贵快速铁路和机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
图表 1 毕节市区位交通
2.资源基础
毕节市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集聚地,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对于发展中药材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
2.1生态资源
毕节市生物资源丰富,市境内有苔类植物近100种,蕨类植物34科130种,裸子植物9科22种,被子植物155科1809种,粮食作物21种950个品种,其中豆类7种277个品种;油料作物7种64个品种;蔬菜有56种395个品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主产半夏、天麻、茯苓、党参、杜仲;有各类草场745万亩,野生牧草45科378种,森林覆盖率44.06%;畜禽种类多,黔西马和可乐猪驰名全国;鱼类74种,脊椎动物387种,黑颈鹤、白鹤属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全市有7个县区属全国生漆基地县,5个县区属全国烤烟基地县,2个县属全国核桃基地县。其中,大方县也是一个大空调、大氧吧、大药园。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亚 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县林地总面积230.55万亩,草丛草场40.64万亩,灌丛草场53.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98%。有中草药植物1583种,药用动物62种,药用矿物15种,2014年中药材种植达11万亩,产值近10亿元。大方是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产区之一。同时,还拥有“中国漆器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和“中国豆制品之乡”等美誉;是全国优质烟叶重点生产基地,也是英美烟草公司基地和贵州省进出口公司烟叶基地县之一。
毕节市旅游资源丰富,市内广阔的岩溶地貌,绮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著名的革命遗址,浓郁的民族风情,均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其中,大方是“奢香故里,古彝圣地,大情大景,方圆芳菲”。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被誉为“世界的花园,地球的彩带”;国家级地质公园九洞天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岩溶地质的百科全书。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支嘎阿鲁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神秘的油杉河(国家3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可谓“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慕俄格古城(国家4A级景区)彰显彝族千百年厚重历史。世界最大的天生桥与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制造厂遗址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一段珍贵历史;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将军山、梯子岩战场遗迹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见证了红军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光辉岁月。神秘雄奇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交相辉映,引人入胜。2016年入选第三届中外避暑旅游口碑榜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
2.2历史文化
毕节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与古夜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厚重的古彝文化。毕节还是红色文化的热土,曾是红军长征时的“三省红都”,红二、六军团长征转战毕节,在此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同时,毕节还是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以彝族阿西里西、撮泰吉、铃铛舞,苗族滚山珠等非物质文化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其中,大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大方县城始建于建兴三年,至今已有1790年历史。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民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更名为大方县,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政贵州宣慰使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奖励耕织,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被朱元璋誉为“得奢香归附,胜十万雄兵”,并加封为“顺德夫人”。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诗词、楹联、灯谜、农民画、漆器工艺、木雕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