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招商名称:贵阳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招商
项目招商行业类别:制造业
项目招商产业类别:循环高效型
项目招商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招商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项目招商现状:
1、建设条件:
(1)概况。贵阳经开区位于贵阳市南隅、花溪区北部,辖区面积101.67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余万,始建于1993年2月,2000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经开区已成为贵州省和贵阳市重要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基地及贵州省新型工业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是贵阳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工业经济区域之一,园区连续四年在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增比进位考评中名列第一,继续领跑园区建设。贵阳经开区先后获得“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国工程特种车辆及零配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2)交通优势突出。贵阳经开区是中心城区之一,处于贵阳半小时经济圈,与贵阳中环BRT相接,路网结构四通八达,贵阳市“六纵六横”交通路网贯穿辖区;即将建成的贵阳地铁1号、S1号线穿境而过。贵阳经开区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0公里,距贵阳火车站3公里,比邻西南最大的铁路货运改貌站。随着贵阳市快速铁路的建成,2小时即可到达成都、昆明、长沙,到武汉3小时,到广州、西安等地4小时,到郑州5小时。目前,贵广高铁和贵阳到上海的高铁已建成通车,到广州仅需4小时,到上海最快6小时到达,到北京最快7小时到达。环城高速公路经过开发区,可连接沪昆、厦蓉、兰海等多条出省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捷。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贵阳经开区具备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区内拥有43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和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装备制造公共检测中心”、“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固体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试基地”等数十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拥有院士、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10个。
(4)高效的政务环境。一站式办公: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为投资项目招商提供全程代理服务;终生星级服务:对列入开发区重点投资项目招商,专门成立项目招商协调小组,从项目招商前期工作、建设、投产到以后的生产经营实行星级服务;限时办理:开发区实行“投资者开单、管委会签单、限时办理、超过时限一把手负责”的办事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投诉办复。对企业的请求和投诉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妥善解决或明确答复。
2、产业条件:
(1)产业基础雄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贵阳经开区形成了以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烟草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及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格局,海信电视、奇瑞客车、货车帮、詹阳重工、勤邦生物、中国医药、枫叶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经开区落户并不断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积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紧盯实体经济不放松,以詹阳重工、奇瑞、海信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应急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高端装备,带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关联制造业发展,并逐步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企业,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航天电器“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已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招商,贵阳海信“智能电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为全国电视生产行业唯一一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招商。目前,在小孟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721亩,已完成平场土地面积500亩。
(3)人力资源丰富优质。贵阳经开区拥有贵州省唯一的一所“211”综合性院校——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众多高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保障。此外,贵航高级技工学校等20余所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前厂后学”模式,可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产业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区内从业人员约13万人,技能人才占全区人才总数的一半。
3、市场前景预测:项目招商建成后产品可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
4、项目招商选址及规模:该项目招商选址在贵阳经开区小孟工业园,面积900亩。
(1)项目招商建设内容:经开区已规划900亩土地用于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利用社会资源与军队、国防资源整合,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并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围绕构建配套水平高、专业性强的“核心+配套”产业体系,出台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发展三大实施细则,将优质民参军企业整合提升入园。
(2)财务指标分析:项目招商总投资30亿元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每年纳税1亿元以上,带动就业800人。
5、优惠政策及扶持条件(节选部分):
(1)人才方面:每引进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引进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的人选,“长江计划”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核心专家一次性奖励5万元;每引进1名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一次性奖励2万元;每引进1名市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一次性奖励1万元;每引进1名硕士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一次性奖励5000元;每引进1名紧缺急需人才一次性奖励3000元(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机械设备操作工、车工、焊工、钳工、装配工、电工等高技能人才及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国家财政部“会计领军班”的毕业学员或在培学员)。对于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人才公寓,员工可申请公租房。
(2)科技方面:当年度获取国家科技财政拨款的科技项目招商,给予国家拨款额的30%,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当年度获取贵州省科技财政拨款的科技项目招商,给予省拨款额的20%,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当年度获取贵阳市科技财政拨款的科技项目招商,给予市拨款额的10%,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补助,对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次2万元的补助;对新获得国家或省级创新型企业命名的企业,分别一次性予以20万元或10万元的补助。以上单家企业当年最高资助额度不超过60万元。
(3)专利方面:对当年获得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按照递进原则予以奖励,即企业在当年获得授权发明3件(含3件)以内的,按照2000元/件予以奖励;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5件(含5件)以内,按1000元/件予以奖励。发明专利超过3件的,从第4件开始按每件3000元/件;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超过5件的,从第6件开始按每件1200元/件。企业购买以上专利技术并使用到生产中的减半奖励,即发明按1000元/件予以奖励,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按500元/件予以奖励。单个企业当年最高奖励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
(4)商标方面:申请到贵州知名商标奖励5万,贵州著名商标奖励20万,中国驰名商标奖励50万。
(5)上市方面:对成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贵阳市将给予总计150万元的扶持奖励资金,由市、区(市、县)两级政府按1:1的比例承担。其中,市政府奖励75万元将在企业成功挂牌后拨付,区(市、县)政府匹配奖励75万元的拨付程序由企业注册地所在区(市、县)政府自行决定。
(6)办公场所、生产场地方面: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一定年限房租减免。(一企一策)
(7)其他方面:区里面有科技发展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工作扶持资金等扶持资金投入。(一企一策)
(8)政务服务方面: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为投资项目招商提供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对列入开发区重点投资项目招商,专门成立项目招商协调小组,从项目招商前期工作、建设、投产到以后的生产经营实行全程服务。(一企一策)
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招商招商推介书
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招商
1.项目招商简介
1.1项目招商名称 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
1.2行业类别 现代制造业。
1.3建设性质 新建。
1.4项目招商选址 经开区小孟工业园。
1.5合作方式 独资。
1.6项目招商概述
本项目招商位于经开区小孟工业园区,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100000万元,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围绕构建配套水平高、专业性强的“核心+配套”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产业、“民参军”产业,将优质民参军企业整合提升入园,使军民融合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园,科学有效指导贵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2.市场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从总量规模上看,我国已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大国行列。装备制造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从66,423.41亿元增长到82,650.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47%。
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我国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成功迈上工业4.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既大又强;到203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到205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军工企业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各国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国家专门投资和民用企业转为军工企业两条路子。
我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武器装备数量为: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飞机17架,军马2344匹。受阅部队装备几乎全部来自战利品,被称为“万国牌”。
2.1950年60年代,中国的军工发展主要依靠当时的苏联援助。T55、歼5、歼6等装备都是从苏联引进的技术。在这一时期举行的阅兵式中,苏式IS系列重型坦克、SU系列突击炮、重型火炮、轮式卡车以及边三轮摩托车(引进乌拉尔720系列)依次露出。
3.1998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当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2008年改国防科工局)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全军普通武器、弹药和高尖端武器,如载人航天、核武器、风洞、卫星发射等方面的试验定型。
4.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向世界展示了我海、陆、空军以及武装警察部队的新装备。外界发现,我国军工制造取得了突破式发展,轻、中、重型载具在动力、传动、电子、观瞄系统都有新突破。
此次阅兵,96式、99式主战坦克,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证明了我国重工业、材料技术、多燃料技术、复合装甲的技术储备达到新水平。其中99式主战坦克亮相为世界瞩目,尤其是激光对抗系统更是我军乃至其他军队首次实际应用。射程11500公里的DF-31战略导弹,也首次亮相。
5.21世纪初,为了促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国防科工委提出,军工企业要分类改革,军工事业单位(主要指科研院所)要分类改制。《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中介机构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上市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出台。
6.2009年国庆阅兵,接受检阅的装备基本涵盖了各兵种主要地面装备,包括05式自行加榴炮、07式自行榴弹炮、轮式自行突击炮、第五代远程火箭炮、国产第三代地空导弹(红旗-9)、新型地空导弹(红旗-12)等多种先进装备。所有装备都是国产装备。
7.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后,军工企业改制开始全面提速。
8.2015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军工领域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军工集团目前已有87家企业上市。
3.产业发展方向
本项目招商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围绕构建配套水平高、专业性强的“核心+配套”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产业、“民参军”产业。
主要发展方向为:
一、以航空动力、传动和着陆系统为主的航空产业;
二、以卫星地面装备、卫星应用产品为主的航天产业;
三、以太阳能电池设备、计算机应用及网络设备为主的军工电子产业;
四、以及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特种材料、民爆化工等军民融合产业。
4.项目招商招商条件
4.1区位优势
项目招商位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是贵阳市航空、铁路、公路的枢纽。贵阳经开区是西南交通枢纽,北连成渝经济圈,南接珠三角经济圈,东临中部工业重镇长沙,东望长三角经济圈,南处贵昆经济圈地理中心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