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石阡县]石阡县茶产业贸易市场及苔茶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

发布于 2023-02-06 17:45:09

招商项目名称:石阡县茶产业贸易市场及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 项目行业类别:制造业 项目招商产业类别:第二产业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招商项目现状:一、建设条件1、交通条件: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是贵州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的前沿阵地,是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石阡境内,思剑高速和江瓮高速交汇穿城而过,高速路网贯通东西、纵横南北,实现1小时到铜仁、凯里,2小时到贵阳、遵义、湖南,1.5个小时到达重庆的交通圈。目前石阡至大龙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下步,石阡还将继续加大机场、高铁、高速公路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贵阳至涪陵至柳州铁路过境石阡并设站,贵阳至郑州铁路过境石阡并设站,让石阡赶上融入全国、全省的交通纵横骨架,赶上交通发展的高速时代。随着高速路网的逐步构建,石阡将基本形成“三高两铁一机场,两国三省两码头”的大交通格局。2、资源条件:石阡县处于中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8,年活动积温5110-5694,年无霜期303天,雪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频率较小;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年平均降雨量1100mm左右,5-6月降雨量都大于100mm以上。区内多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海拔分布500-800,土壤以沙质黄壤土为主,土层较厚,肥力水平较高,有力茶叶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地点选定石阡县县城北郊的龙川河下游石阡工业园区,园区距县城3公里,石(阡)思(南)公路横穿园区,同时,思(南)剑(河)高速公路石阡北匝道面临园区,运输十分方便。项目区基础条件如下:(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石阡县地处武陵山脉西南边缘,位于铜仁地区东部丘陵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其中本项目所在地-石阡县工业园区北面较为平坦,其余地形有较大坡度,该地位于6度地震裂度区。(2)工程地质 规划场址北面较平坦处,地表为较坚实的黄土层,约1.5厚,下为岩石;其余区域为山地,地表有约50厘米碎石及浮土,下为岩石层;地质承载能力大于该项目的建筑要求,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3)水文地质 场址西面为龙川河,流量较大且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不深,无腐蚀,对地基无影响。(4)气候条件 地处中亚 热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中亚 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即雨热同季,暖湿共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凉。年平均温度为16.8,年极端最高平均37.2,年极端最低平均3.8;全年平均降水量为l121毫米,年均降水日数为164.3天;全年以NNE风最多,冬季盛行NNE,夏季盛行N风;平均无霜期303天。(5)交通运输条件 石阡县交通条件方便,途经石阡思剑高速、安江高速已全部开通使用,石阡到贵阳只需2小时、到铜仁1小时。两条高速公路与305省道、203省道纵横交错,石阡的区位优势得到大幅度提升,交通条件非常便利,为该项目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6)公共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生活福利等) 项目生活用水从县城供排水管网引入,供水系统已全覆盖;园区电力资源丰富,电力设施齐全,项目用电有保障;电信网络实现全覆盖。(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场址西面河道地势较低,排水方便,没有洪涝威胁。该项目区的面地势较平坦,建设时要利用场地自然高差,组织好场内排水;(9)征地、拆迁条件 选址无拆迁,为政府统一供地,区内基础设施已建成。(10)施工条件建筑材料供应 公路直通场址,施工用水可就近取水,用电可就近接入,建筑工人可租用附近民房或搭建临时工棚;沙石可附近采卖,大部分建筑材料可从石阡县城购买。3、基础条件: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位于石阡县西北部,平均距县城1921公里。区域内统一种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石阡苔茶,园区总面积12.514万亩(其中核心区2.044万亩,拓展区10.47万亩),2012年获得省农委、省旅游局授予 “最美茶乡”称号,2013年被列入省级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的前30个重点园区之一。2013年在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绩效考核中获得第14名。区域内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属中亚 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凉,受大西洋高压气候和梵净山区域气候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89天,年日照时数1093小时,是休闲旅游的最佳选择。我县大力提倡发展茶叶这一优势资源,现目前,我县茶园面积已达43.5万亩,对茶叶加工原料具有保障性。石阡良好的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小。区内多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土壤以沙质黄壤土为主,土层较厚,肥力水平较高,土样的有毒重金属指标全部低于《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限制标准。石阡苔茶是贵州省的地方优良品种,苔粗叶壮、渗出物丰富,富含钾、锌、硒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据国际国内权威机构检测,在众多茶叶产品的养生元素中,浸出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钾的含量达到28000mg/kg,故有石苔茶“钾”天下的美誉。二、招商产业条件:石阡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711乡,总人口46万人。项目区水电设施完善,供应充足。石阡县种茶、制茶的历史悠远流长,石阡是贡茶的故乡,民间茶农很多。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壮大,专业从业人员已达12万人以上,其中专业采茶工8万余人,制茶工6000余人,完全可以满足发展需要。石阡县从2003年制定《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起,就举全县之力,将石阡“中国苔茶之乡”的品牌做大做强,紧紧围绕着千年古茶树富含锌、硒、钾的特点,高起点规划茶园建设,高标准规范制茶工艺。石阡县已建成茶园面积43.5万亩,建成面积居全省第二。目前,以石阡“云顶净界、贵绿、石苔天草、阡尊佛顶”等系列品牌为代表的石阡苔茶产品,已完成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知名度一路攀升,前景喜人。“石阡苔茶”因持嫩性好,常年茶色嫩绿,芽头不易散脱,其锌、硒、钾的含量分别达84.2mg/kg0.46mg/kg28000mg/kg,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石阡上千年的茶叶加工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使得“石阡苔茶”成为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它可红、绿茶兼制,名优茶、大宗茶同得,也是高档针型绿茶、松针类型绿茶最理想的品种。我县茶产业发展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企业与茶农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实现了茶叶加工由作坊式向现代企业转变。目前,我县已具有不等次多家茶叶加工厂,目前规模还都比较小型、中型的,在龙塘高效示范园的带动下,石阡发展茶叶深加工,有充足的茶叶资源独占市场,还可将一些小型的加工厂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可形成大型的贸易市场,具有开发价值。三、市场前景预测:近年来,茶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茶行业多元化发展是一条值得关注、探索的道路,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得到丰富,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生活的便利以及多样化选择。所以生产绿色、有机的茶产品才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四、项目选址及规模:石阡县龙塘镇高效示范园、营养健康产业园 项目建设内容:拟建设茶叶(苔茶)精深加工厂、茶产品交易市场、苔茶文化博览园、茶企总部基地等子项目(或功能区)。财务指标分析:本项目投资100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8.6年。优惠政策及扶持条件:一事一议。项目业主单位联系方式:项目服务单位联系方式:名 称:石阡县投资促进局 联系人:罗洪宇 话:1359565***

 

石阡县茶产业贸易市场及苔茶精深加工项目招商推介书 石阡县茶产业贸易市场及苔茶精深加工项目招商推介书1. 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名称 石阡县茶产业贸易市场及苔茶精深加工项目。1.2行业类别 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1.3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茶叶(苔茶)精深加工厂、茶产品交易市场、苔茶文化博览园、茶企总部基地等子项目(或功能区)。1.4建设性质 新建。1.5建设地点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1.6投资总额 本项目总投资概算10亿元。因建设的子项目比较多、财务模型略有不同,现仅以其中的“茶叶(苔茶)精深加工厂”子项目为例进行匡算。茶叶(苔茶)精深加工厂预计总投资24097.5万元。项目投入运营后,达产年平均收入为1150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4277.3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1年(不包括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为23.9%,内部收益率为17.7%1.7建设年限:2年。1.8合作方式:独资、合作均可。1.9项目简介:石阡县是“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所产苔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石阡苔茶“红绿兼得”,即可制作红茶,也可制作绿茶。本项目依托石阡苔茶特殊的品性,通过建设包含茶(叶)加工、茶(产品)交易、茶博园等一系列相关子项目,以产品带动市场、以品牌效应推广产品,形成石阡茶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真正提升石阡茶产业整体水平,有效带动产业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皆佳,是值得政府支持、社会投资的好项目。2. 项目背景2.1政策背景201611月,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明确: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贵州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新增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生产企业50家,茶叶深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2.2产业背景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茶饮为主的消费需求将普遍增加,茶在我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地位日益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要求。做强茶产业,既是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而且茶叶还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出口产品。同时,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茶产业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发挥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作用。目前我国茶园面积超过40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20多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已成为茶产业优势地区和一些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张、竞争力不强、茶园基本设施严重滞后、茶叶产品缺乏多样化、劳动力供求出现短板、生产成本快速升高等问题。2.3 文化背景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茶文化。茶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并被现代科学证明的健康饮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茶道、茶艺、茶馆、茶诗、茶歌、茶戏、茶事、茶俗、茶与宗教哲学等都是茶文化内容。提倡茶为国饮,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为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是当下茶产业发展的文化意义。石阡是全国古老茶区之一,苔茶是众多茶叶品种中的一支奇葩。石阡苔茶历史源远流长,汉代杨雄著《方言》、唐代陆羽著《茶经》、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道》、明代《黔记》、清代《续黔书》、《贵州通治》以及现代茶圣吴觉农的著作等历代史书、方志都从不同侧面记载和描述了石阡茶叶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状况。在石阡先民长期的种茶、制茶生产实践以及饮茶生活中,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茶文化。3. 建设优势3.1石阡简介 石阡,是黔东北门户之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石阡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历史文化悠久,境内自然资源富集,有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素称“中国泉都”;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阡苔茶;立体旅游资源代表有温泉、夜郎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楼上”、“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中国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飞燕奖”--尧上仡佬族文化村、“国家湿地公园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等。先后获得“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国字品牌,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发展后劲坚实有力。近年来,石阡县紧紧围绕“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的目标定位,倾力打造“四季休闲、夏可养生、冬可避寒”慢生活体验城市,立足做好山、水、茶、城、游和“飞地”几篇文章,积极实施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奋力打造“三地一枢纽”(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全国重要的绿色生态产业基地、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地和黔东地区重要立体交通枢纽),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努力闯出一条富有石阡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着力建成“八个新石阡”(即小康石阡、开放石阡、养生石阡、宜居石阡、美丽石阡、绿色石阡、活力石阡、和谐石阡)。3.2区位交通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291.78公里。思剑高速和江瓮高速交汇穿城而过,高速路网贯通东西、纵横南北,实现1小时到铜仁、凯里,2小时到贵阳、遵义、湖南,1.5个小时到达重庆的交通圈。石阡至大龙连接“长株潭”快速通道已开工建设,兴义经石阡至黔江、重庆万盛经石阡至广西、玉屏经石阡至开阳铁路已列入国家规划。到2020年,石阡县将基本形成“三高两铁一机场,两国(道)三省(道)两码头”的大交通格局,融入全省、全国的交通纵横骨架,赶上交通发展的大时代。3.3气候地质条件优越 石阡县处于中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8℃,年活动积温5110-5694℃,年无霜期303天,雪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频率较小,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年平均降雨量1100mm左右,5-6月降雨量都大于100mm以上。由于雨水多,湿度大,致使这块净土的茶叶产量及品质皆优。

 

境内多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海拔分布500-800米,土壤以沙质黄壤土为主,土层较厚,肥力水平较高,非常适宜种茶。境内项目区的13个土样有毒重金属指标全部低于《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限制标准,宜茶种植酸性土壤面积占区内总面积的80%以上,达80余平方千米,可集中开发规模面积近15万亩。3.4泉茶合璧 相得益彰 石阡已知的自然出露热矿泉20处,36个出露点,日出水量2.23万吨以上。石阡温泉水质优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和医疗用水标准。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赞誉石阡温泉是“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石阡矿泉水含有偏硅酸、锶、锌、锂、硒等人体所需的珍贵元素,是全国唯一含硒量达标的矿泉水。2009年,石阡被中国矿产联合会评为“中国矿泉水之乡”。石阡苔茶树根系吸收了温泉中的有益成分,经长期的自然繁衍与进化,形成了茶树独一无二的品种特性,反映在品质特征上,则为“香高、味醇、耐冲泡”,其外形肥壮重实,芽叶完整毫显,色泽翠绿油润,栗香浓郁隽永,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嫩匀肥软,五泡有余香。石阡苔茶可谓是“泉茶合璧,相得益彰”。3.5长寿之乡 长寿之茶 石阡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人口仅有46万人,80岁以上老人有7608人,达到1.65/100人,百岁以上老人竟然有45人。据统计,全县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统计达到了75.43岁。在这里,那些精神矍铄、神情安详的老人通常手不离茶,诠释着苔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石阡县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石阡茶,温泉水,天天喝,九十八”,尤其是炎夏和从事体力劳动者,常饮苔茶能补充体内微量元素的流失,这得益于石阡苔茶富含钾、锌、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而民间流行“常饮石阡苔茶,能帮劳工解乏祛困,可助文人兴思想句”。3.6石阡苔茶 质地独特 “石阡苔茶”持嫩性好,常年茶色嫩绿,芽头不易散脱,其钾、锌、硒的含量分别达28000mg/kg84.2mg/kg0.46mg/kg,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石阡上千年的茶叶加工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份,使得“石阡苔茶”成为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它可红、绿茶兼制,名优茶、大宗茶同得,也是高档针型绿茶、松针类型绿茶最理想的品种。

 

规模发展 2003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石阡生态茶产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茶园种植面积43.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3.59万亩,总产量超过1.6万吨,总产值超过11.5亿元,全县有茶叶加工、销售企业注册85家,固定资产总额大8.2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注册茶叶品牌商标28个。石阡县茶园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种茶农户8.62万户,涉茶从业人员达27.36万人,位居贵州省第二、铜仁市第一,为全省三个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143家;苔茶品牌从无名小卒变身为中国驰名商标,厚积薄发之势已经形成。

 

品牌建设 石阡苔茶先后获“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荣誉称号。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苔茶文化旅游节,石阡苔茶品牌成功推向全国。2013年,石阡苔茶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国家农业部对石阡苔茶进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作为《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主推的全省十大地方公共品牌之一,石阡苔茶品牌打造具有很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石阡苔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宣传与推介,石阡苔茶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茶叶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品牌影响力日益上升。目前,以石阡“云顶净界、贵绿、石苔天草、阡尊佛顶”等系列品牌为代表的石阡苔茶产品,已完成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知名度一路攀升,前景喜人。

 

标准化建设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