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大同市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市情特点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136”发展战略,把大同打造成为东承京津、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俄,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区域中心城市,依据《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我市“十三五”各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形成《大同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
一、《指导目录》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山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考虑到我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特点,着重依据我市“十三五”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立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编制形成本《指导目录》。
二、《指导目录》主要围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绿色环保产业提升工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工程等“八大工程”进行产业分类,同时考虑到投资环境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共设置“九大产业类别”。
三、《指导目录》根据国内外和我市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围绕“八大工程”、“九大产业类别”列出当前我市重点培育和引进的产业发展方向,旨在“强优势、补短板”,不求面面俱到。
四、本《指导目录》严格执行国家现行产业目录、国家和省有关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许可。列入本《指导目录》的条目,原则上为国家现行有关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条目。国家如出台新的产业发展目录,按新出台的目录执行。
第一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
1.轨道交通装备
2.重型机械制造
3.煤层气装备制造
4.煤化工装备制造
5.新能源装备
6.节能环保装备
7.纺织机械制造
8.液压系统及元器件
9.支线及通用航空装备
10.智能制造装备
11.燃油类汽车制造
12.农业机械
13.铸造
二、新材料产业
1.新型金属材料
2.新型化工材料
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4.前沿新材料
三、信息技术产业
1.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2.信息技术服务
3.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4.人工智能
5.北斗及空间信息产业
四、新能源汽车
1.电动汽车
2.燃气汽车
3.关键零部件
4.充电、换电及加氢设施
5.电池、电机生产设备
6.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
五、生物产业
1.生物医药
2.现代中药
3.生物育种
4.生物制造
六、军民融合产业
1.军民两用新材料
2.核技术应用产业
3.卫星应用产业
4.民用飞机产业
5.网络信息安全产业
6.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
第二章能源产业创新工程
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
2.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
3.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
4.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
5.清洁高效技术的研发利用
二、电力
1.电网技术与项目
2.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
3.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
4.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三、现代煤化工产业
1.煤制烯烃
2.煤制天然气
四、新能源产业
1.生物质能
2.地热能
3.余热余气发电
第三章绿色环保建筑产业提升工程
一、高效节能产业
二、先进环保产业
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四、建筑业
第四章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
一、化工
1.传统煤化工提质
2.精细化工
3.合成材料
4.化工通用技术
二、冶金
1.有色延伸加工
第五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一、文化产业
二、旅游产业
第六章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
一、生产性服务业
1.研发设计服务
2.现代物流
3.信息技术服务
4.电子商务
5.现代金融
6.现代会展业
7.节能环保服务
8.检验检测认证
9.商务咨询
10.服务外包
11.售后服务
12.人力资源服务
二、生活性服务业
1.居民和家庭服务
2.健康服务
3.养老服务
4.体育服务
5.法律服务
6.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服务
7.教育培训服务
8.航空产业
第七章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
一、规模化养殖及加工项目
二、杂粮规模化种植及加工项目
三、粮食项目
四、蔬菜项目
五、水果项目
六、薯类项目
七、乳品项目
八、油料和油脂项目